2017-10-17

連通粵港澳,大灣區迎來旅遊業新春天

洪夢求

連通粵港澳,大灣區迎來旅遊業新春天

2017年10月17日, 澳門——中國日報今天在澳門舉行題為「從中國角度看區域合作:前瞻世界偉大工程——粵港澳大灣區」的亞洲領袖論壇專題討論,吸引逾300名政商學界人士參加。

是次討論會是中國日報第六次與世界旅遊經濟論壇合作,邀請到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可持續發展觀測點管理與檢測中心主任保繼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規劃財務司副司長賈玉成,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局長文綺華,香港旅遊事務署旅遊事務專員朱曼鈴,廣東省旅遊局局長曾穎如,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副院長及客座教授宋海岩與參會嘉賓分享對大灣區旅遊業的見解。

保繼剛在主題演講中表示,近年来大灣區硬件設施有改善,但軟件方面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軟連接必須落實到政府間政策的執行,比如:「一地兩檢」、進一步提高簽證辦理速度、提高區域航空的準點率、進一步放寬港澳及廣東居民跨境自駕的限制,等等。

賈玉成表示,中央政府將致力於把大灣區打造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旅遊目的地。他提出以下建議:一是貫徹「一帶一路」戰略,支持大灣區旅遊業發展;二是依托地區合作機制,加快地區全城旅遊建設;三是開發地區優勢資源,推動旅遊產業提檔升級;四是強化部門協調協同,優化旅遊產業內涵外延;五是維護旅遊市場秩序,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機制。

文綺華提到,在2015年之前,澳門沒有水域的管理權,中央政府在2015年底給澳門以新的發展機遇,做「濱海旅遊」是澳門未來旅遊發展的亮點。

朱曼鈴表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中的重要一員,香港對該戰略懷抱熱情,寄予厚望。受惠於包括港珠澳大橋在內的珠江三角洲發達的基建網絡,從香港出發,「一程多站」路線可覆蓋大灣區的其他城市,讓大灣區豐富的旅遊資源得以充分發揮其價值與潛力。

曾穎如指出,應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國際級的休閒旅遊目的地,無障礙旅遊區和品質旅遊合作區。

蕭志偉表示,未來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首先要先用好「一國兩制」這個制度的優勢,這是我們區別於其它灣區經濟的特色之處。

宋海岩說,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珠江三角洲在產業集聚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提出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必然產物。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地處中國南大門,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可發展成為世界級旅遊區。建立旅遊大品牌及大項目,有助於城市群升級巨變,也將推動大灣區城市形象升級與發展。數據顯示,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包括廣東省九市、香港和澳門)接待了總量超過四億的遊客,旅遊收入超過一萬億人民幣(約1530億美元)。2016年廣東省旅遊各項指標繼續保持中國內地第一,在1.22億內地出境遊客中,多達58%選擇了香港和澳門為目的地。大灣區旅遊業發展勢頭日益強勁,中國日報正是藉此契機邀請各界領袖共商議題。

中國日報社擁有報紙、網站、移動用戶端、臉譜、推特、微博、微信、電子報等十餘種媒介平臺,全媒體用戶總數累計約7200萬;期均發行量超過90萬份,其中海外60萬份;網站日均訪問量(PV)超過5200萬,全球移動用戶端用戶達700萬;在海外,通過每月發行500余萬份海外供版的《中國觀察報》(China Watch),直達美國《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英國《每日電訊報》、法國《費加羅報》、泰國《民族報》、俄羅斯《俄羅斯報》、日本《每日新聞》等美、歐、亞主流讀者群。

「中國日報亞洲領袖圓桌論壇」旨在搭建一個由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政、商、學界領袖和社會精英參與的高端對話和交流平台,圍繞亞洲地區經濟、商業、產業和社會發展等具有戰略影響的重要議題展開討論和分享見解,以增進中國與亞洲和西方國家的交流和理解。(完)


媒體垂詢:
洪夢求 小姐
電話:(852) 3465 5427
電郵:melody@chinadailyhk.com

Suggested